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5节(1 / 2)





  第62章 来京日常

  莹尘要带过去的人大多是和她签了卖身契的, 比如梅花和赵文是可以带走的, 老赵和老宋因为是军户这就没法带走了,这俩人倒是很想去, 但确实去不了,莹尘也秉持着好聚好散,给这二人一人一两的遣散费。

  她自己的爹娘则被仇太太快人快手接了过去, 莹尘又再次拜托了仇太太和李琴一次,这二人无所不应, 李琴是下一任的百户太太, 更是直白道:“你放心, 只要我在,定会照顾好沈老娘和王大叔的。毕竟她们可是五品官太太的亲爹娘,谁敢慢待啊。”说完又笑着斜了莹尘一眼,莹尘拍了怕她的肩膀,以示了解。

  把爹娘安置好了之后, 又开始准备买些节礼过去, 玉昌的红枣、核桃、枸杞都很有名, 外加莹尘也知道这边野货难得, 遂用一小口箱子装了干货,一小口箱子装上腌制好的马肉、咸菜。

  就是孩子太小,莹尘极怕他在路上生病,又去白大夫的医馆买了不少小孩的成方药。

  赵文联系好一家商队,这些人正好要上京,听说赵文等人是京官的亲戚, 正要去上任,忙不迭的答应了。

  于是,选了个恰当的时间,她带着衡哥儿,抱着宝宝和爹娘磕头后,就直接随着商队南下了。

  那些人对她倒是极恭敬的,莹尘也不摆架子,凡有事让赵文支应起来。

  衡哥儿一直都是和莹尘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,梅花也常常带着他玩,除了头开始几天闹着要爹娘,倒也乖乖的。

  说起来,他也四岁多了,正好好动的时候,一刻也闲不住。没有风沙之时,莹尘就让他出去和赵文一起赶车。

  梅花以前就是一直跟着莹尘学武,因为实在是她根骨极好,莹尘也常常教她几招,翻了年后她又抽了条,不似以前那种小孩样了,倒和大姑娘似的,哪里也不去,就在马车里帮莹尘照顾孩子。

  一路上都相安无事的,没曾想走到华阴路上,被人拦了路,是一大群土匪,这些商队的人早已司空见惯,并没有硬着来,拿了一些米粮给这些人,这些人才走。

  梅花觉得奇怪:“他们这么大张旗鼓的,就是为了这么点东西啊?”

  有商队的人听了她的话,不觉好笑,“小姑娘,如今这世道,要是能够安安分分的种几亩田才是福气。咱们西北这边连年干旱,地里没得出息,有些人就不得不落山为寇了。所以他们也见好就收,他们做土匪不就是为了吃饱穿暖不是?真有那愣头愣脑的要和咱们杠上来,咱们也不是吃素的啊,咱那次在嘉峪关,就碰到一愣的,非要冲上来找死,最后被咱们打个半死后又报了官,连那窝子都剿了。”

  莹尘只觉得这世道,连土匪都不容易。

  路上走了几个月,因几人归心似箭,倒是觉得日子过的快的很。终于到了刚立秋的那天抵达了京城,和商队分开后,莹尘让赵文雇了一辆马车,一行人往内城过去。

  内城守门的人要了路引,莹尘又亲自下来给了路引,就在这时,一匹马飞驰过来,形容无状,前边正有一小公子也下马车来,他身边的侍女都吓傻了,千钧一发之时,莹尘把孩子往梅花手里一交,飞跃而上,用脚踹晕马头。

  那马当场倒下去,这京里的人到底不一样,八卦的很。一见她一介女流功夫竟然如此之好,有人还带头鼓起掌来。

  这小公子身边的仆人也过来道谢,莹尘笑道:“举手之劳而已,您看看你们家孩子如何,别被吓着了,小孩子最容易被这个吓着。”

  这仆人通体气派,不似常人家的下人,她定定的看了莹尘几眼,莹尘觉得有些莫名,那人问;“您是沈小姐吗?我是端敏公主身边伺候的嬷嬷。”

  莹尘曾经做过端敏公主的伴读,她看了她一眼,倒还真的没认出来,因当初端敏公主身边的嬷嬷年纪又是较大的,这嬷嬷倒是年轻,可到底她也不是傻的,忙道:“恕我眼拙,我就是。现在我是因为夫君在京里做了官,便跟着来了。”

  那嬷嬷也没料到她有这番造化,看她说话爽朗,又再次谢过。

  原来端敏公主嫁给了莹尘以前的未婚夫魏竞,公主十分贤良淑德,并未住在公主府,而是住在魏家。小公子也是为先帝守孝一年后就成亲生的,嬷嬷看了这沈姑娘一眼,当年就是堂堂先帝公主都要避开沈家人,生怕掠其锋芒,现在看沈莹尘,倒觉得有人情味了不少。

  “这事我回去跟公主说一声,一定过来跟您道谢。”说完她也抹抹头上的冷汗,万一小公子出了什么事,她们这些下人也吃不了兜着走。

  莹尘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,一路上餐风露宿的,她就想赶紧找到家。原本傅澄在巡街,听说内城有人肆意纵马,后又听那人说:“刚才一位女壮士,那可真叫厉害,一脚踹翻了马,那马呀,现在还在口吐白沫,真是厉害。”

  一听说是个女的,便有人起哄:“是不是跟夜叉似的?黑面獠牙个子高。”

  说的人得意洋洋道:“那倒不是,据说很是漂亮的一位年轻妇人。”

  这几人感叹一番,傅澄是何等聪明之人,当世之女人,鲜有莹尘那样的力气,他喜道:“对不住,各位弟兄,今儿我要先走一步了。听你们这么一说,这人倒似我内人似的,算算路程,她们怕是也到了这边来了。”

  这五城兵马司大多都是勋贵子弟,本来空降了一位副指挥史,这些人还怕他乱来,没想到傅澄年轻机灵,又很会做人,没做几天就和兵马司的人都认识了。

  大家都只是听说过傅澄年轻就在军户所成亲了,在他们心中想必是个村妇形象,现在又一听,竟是这般人物,好奇极了,这世上能有几个女人直接把马当街踹晕的。

  也难怪傅澄不敢抛弃她的,被她打上门来,那可真是了不得了。

  “那傅大人,有这等好事,好歹您夫人来了,到时候可要请我们吃一顿,让我们尝尝夫人的手艺。”大家主要是想见见沈莹尘这位女壮士。

  傅澄想也没想就答应了。

  等莹儿来了,什么都好说。

  再说傅澄所赁的屋子,在内城靠近东城,这一带是有名的安平坊,住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小吏目或者读书人,还有一些穷翰林住在附近。租子是一季度一交,莹尘很快就找的安平坊了。

  期间赵文和梅花从未见过这么多人,也从未见过这么气派的宅子,就是军户所里有钱的仇太太和这里的青砖红瓦的屋子比起来,还要逊色不少。

  莹尘走到安平坊桂花巷子里的第三间屋子,大门紧掩着,她料想这时应该是上衙之时,丈夫肯定不在家,遂吩咐赵文:“咱们别饿着自己,要不先找一处吃个便饭就是。”

  这倒也巧,傅澄飞奔回来,正在巷口碰到妻子了。

  莹尘也隔了大半年才见到他,只觉得脸刷的一下就红了,赵文和梅花都喜的迎上去。二人对着发了一会儿,莹尘觉得傅澄个子更高了一些,穿着特有的白底红色的绒粒锦袍,站着她对面长身玉立。

  “相公,我们好些行李呢?你先开门让我们进去吧。”莹尘拉了一下他的袖子,有些亲昵的感觉。

  傅澄跟吃了大力丸一样,他又回头看到莹尘怀里的宝宝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自己,一边开锁,一边又很有兴趣的问:“这是宝宝吗?”

  所以莹尘还是觉得傅澄和小孩似的,还问什么这是宝宝吗?她笑道:“你自己儿子不认识吗?都半岁了,还等着你起名字呢。”

  “好儿子哎。”傅澄大声的说了一句。

  扉门开了,衡哥儿跑了进去,莹尘看了看这里,很是满意。一进门就是一个垂拱门,垂拱门进去是个很宽敞的小院落,院子里有一颗石榴树,石榴树旁有一口水井。进去一看,水井旁边有间屋子里边有炊具,厨房旁有一杂物间。

  房间不算多,但现在孩子还小,还能勉强一住。

  东厢房是给衡哥儿住,现在宝宝小,所以也住那屋,梅花正好可以在屋里打地铺,顺便照顾俩个哥儿。

  正房是她和傅澄的房间,采光挺好的,就是太西晒了。但此时是秋天,窗子打开,很是舒爽,不知道是不是家里没个女人,尽管傅澄算得上是仔细人了,但床上还是随意折了一下被子,而且被子皮都有点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