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章(1 / 2)





  目光灼灼的小姑娘索性放下了那篮野杏,改为站起来拍拍赵恪的肩,不无安慰地给他顺了顺毛:“放心,我的刀可没忘记日日打磨。”

  她比赵恪小上些许,前些日子又病了一场,近来虽长了些肉,可身量到底比不上高瘦的少年。如此踮脚强充小大人的模样,瞧来倒有几分好笑。

  赵恪的眉心无声地跳动了一下,眼底翻涌的深色却忽地放松起来,颇有些无奈地看着小姑娘一道烟儿似的溜进灶间偷吃。

  那一篮没吃完的野杏到底受了冷落,孤零零地躺在石榴树荫下。

  *

  忙活至深夜之后,喷香金黄的熏肉总算安安分分地躺进了锅底,即将在那小小火苗的舔舐之下,悄悄地发生蜕变。

  到了第二日揭开封印的锅盖,一股翻涌了许久的烟火气伴着油脂的香味一气冲出来,勾得人腿脚都要酥掉。

  吴氏顾不得烫,眉开眼笑地把那肉拿出来封好,放在廊下接受阳光的洗礼。

  也怪不得她开心,今日一大早便有同村的婶子前来传话,道是她儿子常平得了师傅几天假,过几日便要回家来。

  这位大哥年纪不过十五六岁,却因常家家贫,四年前便被常父常母送到了镇上做学徒,一年四季也没有几天的功夫在家。

  又因着他那师傅严厉,并不许人前去探望,细细算起来,吴氏已经数月没有见过大儿子一面了。

  手心手背都是肉,她如今想起来当年儿子离家的模样犹然揪心,如今知晓儿子要回来,可不是要高兴得睡不着了吗?

  想来如今家中的情况好些,平儿难得回来,总要吃好睡好。思及此处,吴氏倒也不再心疼那捆衣料,比划了半晌想要给即将回来的儿子备上一件新衣。

  昨日常瑛回来便被村中的婶子们围了三圈,今日一大早想要上常家大门寻稀奇的人便更多了,与吴氏私交颇好的刘家婶子自然也在其列。

  见着吴氏打算裁衣,撸起了袖子便要帮忙。

  她针线上的细致功夫虽然比不上吴氏,但胜在干活麻利,一双手极为勤快。

  有了刘家婶子的帮忙,这琐碎的工作自然省心不少,吴氏见状也有些不好意思地应了,直道今日要不许刘婶子走,要留她吃饭。

  众妇人嘻嘻哈哈地笑闹一阵,也都不再拘束,身上空闲的不少人都穿针引线,热情地留在了常家帮忙。

  农家的朴实热情叫常瑛颇感意外,好奇地观望着这些妇人们手脚飞快地裁布描样子,把一枚小小的缝衣针使得熟稔无比。

  眼下囿于条件简陋,人力不足,她所调制的香料都颇为简单。

  奈何采香、分拣、熬制、萃取、调制、窖藏……这许多工序已经叫常家上下分身乏术。

  要想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利润,或是复刻前世常氏一族传承下来的那些繁琐香方,她是免不了要招些人力,趁着秋意未凉,抓紧时间贮藏原料,增加出品。

  如此来看,常家村里的妇人们倒是极为合适。

  她们大都是自小在农家长大,不仅做力气活有把子力气,如针线之类的精巧活计同样精通,是再再合适不过的人选。

  常家院中的妇人们对这个小丫头的主意浑然不知,偶尔抬头嬉闹之余,个个飞针走线,动作飞快,那几件单衣不多时便有了雏形。

  到了第三日午间,细细锁边挽线之后,一家子崭新的衣衫终于做好。

  小姑娘捧着那细细密密的针脚,笑得眉眼弯弯好似月牙。

  这几件衣服显然是下了功夫所做,虽然出自不同人之手,却都是难得的走线工整,制式方正。抖散在阳光之下,满是清香宜人的皂角香气。

  喜得常安一拿到手,便急匆匆地上了身,眉开眼笑地在吴氏身前打了个转,向吴氏讨夸赞。想来要是他有尾巴,这会儿定然高高地翘了起来。

  常瑛不动声色地把自己那得意忘形的二哥挤开,撒娇似得拉着爹娘的手,央求他们换上新衣瞧瞧。

  常父一贯寡言,高高大大的一个中年汉子此时倒有些不好意思,半推半就地被含笑的吴氏拉去换上了新衣,临走前还不忘叮嘱赵恪也穿上。

  受着热热闹闹的气氛所感染,当少年老成的赵恪被常瑛强行比划了半晌之后,竟也默默接受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,红着一张脸上了身。

  精心挑选的衣料配上吴氏精巧的手艺,出来的效果自然差不了。